介质损耗测试仪--水治理引爆万亿级市场是喜是忧?
2017年是黑臭水体处理指标完成之年,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即“水十条”)提出,“直辖市、省会城市、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”。2017年将成水污染治理大年,在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之下,今明两年将迎来水污染综合治理投资高峰,万亿级市场空间有望释放。(7月4日中国经济网)
2017年则是完成阶段目标的关键一年。加上今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将实现全覆盖,这对于推动地方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继而带动“水十条”实施,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作用。经过有关部门初步估算,完成“水十条”的全社会投资大概是4.6万亿左右。“水十条”通过加大治污投资将带动环保产业产出增长约1.9万亿,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.4万亿,间接带动环保产业产出增加5063.4亿元。巨大的水污染治理市场被引爆,让人又喜又忧。
“水污染治理引爆万亿级市场”让人喜的是,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即“水十条”)提出后,各地积极行动起来,加大投入,对水污染进行认真的治理。特别是随着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》明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,更加明确了各级政府的水环境质量责任,实施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,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,从而使各级政府感到了压力,也有了动力。这样的大力度投入和治理,要不了多长时间,民众都能够用上无污染的水了,可以大大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。
忧的是,4.6万亿元的全社会投资实在让人心痛。4.6万亿是什么概念?相当于上海市两年GDP的总和。试想,如果我们早一点重视水环境的保护,怎么可能要把这么多钱投在水污染治理上呢?投入这么多钱也许能改善水环境,但再多的钱也难以弥补污染对民众已经造成的身体伤害。另外,如果这些钱用在民生实事上,譬如:建养老院等,那要解决多少人的养老问题呀!
谁都不希望走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老路。但在现实当中,不少地方政府明明知道不少企业会给地方环境造成伤害,但出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追求,或对GDP速度的需求,以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,没能寻求起码的平衡,不惜血本“上大项目、大上项目”,放任那些辖内的企业污染环境而不去严格的惩治。而一些企业由于存在“逐利性”天性,在环保等方面不舍得投入,从而使居民的住宅楼和企业超标排放废气的烟囱比肩,村民的水源与企业超标排放废水的河道比邻。
全社会投资4.6万亿治水,可谓教训深刻。保障清洁用水是一项基本人权。哪个行业哪个企业制造了水污染,就应该让其付出代价。制造污染的公司,如果在污染问题被发现时仍然存在,它们就应该支付治理费。如果这些公司已经消失或者无法承受相关损失,那政府就必须承担责任。所以,对于政府来说,越早介入越好,不然就会为那些污染企业“背锅”。最重要的是“从现在开始”必须认真遏制制造水污染的行为。“水十条”已经落地,污水不处理肯定不得行,以后对于这一块的考核会更严格。可以想像,只要“水十条”的各项措施到位了,十年二十年后,这些措施会让后代受益。
- 上一篇:电缆故障测试仪工作原理 [2019/4/26]
- 下一篇:充电桩高峰时可向电网卖电 [2017/6/27]